杜絕生肉!謹防幽門螺桿菌誘發(fā)胃癌
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
聚餐中使用、分餐吃,不僅文明,還有助健康,可你知道聚餐中這樣做最能預防什么疾病嗎?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!
幽門螺旋桿菌為何物?幽門螺桿菌簡稱HP,是寄居在人胃黏膜上皮的螺旋形細菌,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質可影響胃酸分泌,破壞胃黏膜屏障,也是導致慢性胃炎,胃或十二指腸潰瘍,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。
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很常見,但常常被人忽略,多數(shù)人感染后沒有感覺、沒有任何癥狀,結果有的發(fā)展成較嚴重胃病才去就醫(yī)。廣東省人民醫(yī)院體檢中心主任麥韻屏提醒,定期檢查幽門螺旋桿菌,有利于胃病的早預防、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治療。
幽門螺桿菌與胃癌關系密切
俗話說“十人九胃”,胃不舒服,各種胃病已經(jīng)成了當代人的通病。一流行病學調(diào)查表明,幽門螺旋桿菌(HP)在一些國家或地區(qū)人群中的感染率仍很高,我國不同地區(qū)、不同民族胃內(nèi)HP檢出率約為30%~70%。
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沒有明顯的癥狀,也可能不會發(fā)病。麥韻屏介紹道:由于人體的胃部沒有神經(jīng),所以人們難以察覺胃部問題,發(fā)現(xiàn)時已是病情不輕。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起慢性胃炎,癥狀表現(xiàn)為:口臭、上腹部不適、隱痛,有時發(fā)生噯氣、反酸等,病程較為緩慢,感覺不明顯,但是容易反復發(fā)作。
幽門螺旋桿菌還會造成一個嚴重后果——胃癌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報告顯示,約50%的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。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,胃癌發(fā)生不僅與人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,還是一種會傳染的疾病。因幽門螺旋桿菌引發(fā)的胃炎和消化性潰瘍,把胃癌變成了一種經(jīng)口傳播的傳染性疾病。2008年著名的學術雜志《柳葉刀》上發(fā)表的一篇報告亦指出,胃癌手術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復發(fā)的幾率。
小心病從口入
HP的傳染性較強,傳播途徑一般為口-口、糞-口途徑,親密接觸、進食被污染食物和飲水都有可能傳染。國外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城市飲用水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達4%,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檢測到。
麥韻屏表示:中式飲食文化里,就餐較為推崇圍餐式,這意味著各種病菌可以通過共享的菜食進入每位就餐人員的胃部。這給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徑,因而一個家庭感染HP的機率是非常高的,特別是母親食物咀嚼后給小孩喂食。公筷、獨立餐具的使用和分餐制的推廣有利于預防病菌感染。外出就餐時,應注意講究飲食衛(wèi)生,選擇良好、干凈就餐環(huán)境為好。
此外家人之間的的密切接觸、親密交談、嬰兒排泄物的不當處理、學校里的兒童、學生之間的接觸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桿菌。
- 上一篇:帶冷卻塔中央空調(diào)中極有可能暗藏軍團菌 2015/9/8
- 下一篇:用公筷防胃病 我國幽門螺旋菌感染多 2015/9/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