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炎鏈球菌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首因
在我國,五歲以下兒童是肺炎死亡的高峰人群,而肺炎鏈球菌正是我國兒童肺炎和細菌性腦膜炎的主要病原體。肺炎鏈球菌感染不僅導致肺炎,還可導致鼻竇炎、中耳炎、腦膜炎、菌血癥和等疾病。
中華醫(yī)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申昆玲教授特別介紹說,在患者血液和腦脊液中如分離到肺炎鏈球菌時,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,如肺炎鏈球菌腦膜炎,其病死率可達50%。同時,肺炎鏈球菌疾病還可能導致耳聾、癱瘓、智力低下等嚴重后遺癥。其死亡和嚴重后遺癥的發(fā)生率高于Hib和腦膜炎雙球菌。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教授指出,在全球疫苗可預防疾病中,肺炎球菌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位原因。由于肺炎鏈球菌疾病嚴重威脅兒童健康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已將肺炎鏈球菌疾病列為需"極高度優(yōu)先"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。
肺炎鏈球菌常定植于人類鼻咽部,一般經(jīng)由呼吸道飛沫傳播,嬰幼兒是其主要的儲存宿主及傳染源。調(diào)查顯示,發(fā)展中國家的嬰幼兒鼻咽攜帶率最高可達85%。我國部分地區(qū)的攜帶率研究顯示,嬰幼兒肺炎鏈球菌鼻咽攜帶率高于成年人或老年人。
兒童肺炎鏈球菌疾病高峰是嬰幼兒, 盡早接種,及時免疫!
WHO最新立場文件特別指出:兒童肺炎鏈球菌疾病發(fā)病高峰人群是嬰幼兒。在5歲以下兒童中,75%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和83%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患者為2歲以下兒童,8.7%-52.4%肺炎患者為6月齡以下嬰兒。申昆玲教授指出,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(tǒng)發(fā)育尚未完善、抗病力弱,更容易成為肺炎鏈球菌侵襲的目標。
申昆玲教授特別強調(diào):嬰兒在出生后,隨著母傳抗體(IgG)逐漸消失,會慢慢失去來自母親的抗體保護;與此同時,嬰幼兒自身的免疫系統(tǒng)還在持續(xù)發(fā)育中,尚未完全成熟。因此,嬰幼兒體內(nèi)血清主要保護抗體(IgG)的水平大約在出生后3至5 月齡降至最低。也就是說,這個階段的寶寶自身免疫力處于最低水平。因此,在嬰幼兒出生后百天左右,更需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,以給寶寶最及時和全面的保護!
曾光教授指出:肺炎鏈球菌疾病以散發(fā)為主,接種可有效降低接種兒童肺炎鏈球菌疾病發(fā)生。另外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嬰兒常規(guī)接種七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,對成年人也有明確的間接保護效果。鑒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, WHO建議全球各國均應將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納入本國的兒童免疫規(guī)劃。根據(jù)我國目前的兒童免疫規(guī)劃程序,滿3月齡的寶寶就可以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。
曾光教授特別強調(diào):為了及時產(chǎn)生保護,應盡早開展兒童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。
- 上一篇:清除積水防登革熱 2014/4/23
- 下一篇:江蘇南通口岸檢出登革熱病例 2014/4/22